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迫切要求。将加快县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业内人士表示,一直以来,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并不完善,疫情让基层医疗、农村医疗的短板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此次正是从顶层设计上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意在扭转乡村医疗目前的困境。
乡村医疗卫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
《意见》指出,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中央农办、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健全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是筑牢亿万农民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虽然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来看,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希望建成的分级医疗体系是“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乡镇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坚力量,承担着“最后一公里”的医疗卫生服务。但落到具体工作中,往往在内容上出现偏差或者不均衡的现象。从公卫预防来看,农村公共卫生由于“客观条件差、观念落后”等原因,落实起来困难依旧突出,甚至部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存在开展不起来或“空转”现象。
《意见》强调,通过强化统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到2025年,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布局更加均衡合理,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智能化、数字化应用逐步普及,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显着提升,乡村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不断增强。
东海证券分析师杜永宏表示,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有助于强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和布局优化,推动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政策支持下有望逐步完善。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快乡村医疗基建的发展;另一方面,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化将推动互联网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
“四医”联动力破乡村医疗瓶颈
此次《意见》分别从医疗、医保、医药、医教改革全方位提高县域整体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
目前,我国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网络基本健全。截至2021年底,全国2844个县(区、市)、2.96万个乡镇、49.0万个行政村共设县级医院1.7万个,乡镇卫生院3.5万个,村卫生室59.9万个。
因此,下一步我国乡村医疗机构建设将从此前的铺量转为提质。《意见》明确,根据乡村形态变化和人口迁徙流动情况,因地制宜合理配置乡村两级医疗卫生资源,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单体规模和服务辐射能力,从注重机构全覆盖转向更加注重服务全覆盖。
其中,对于常住人口较多、区域面积较大、县城不在县域中心、县级医院服务覆盖能力不足的县,可以在县城之外选建1至2个中心乡镇卫生院,使其基本达到县级医院服务水平。支持县级医院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力争常住人口超过5万人或服务半径大的县(市、旗)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包含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体系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方面,制定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在有条件的乡镇中心卫生院建立标准化的发热门诊,配备负压救护车,一般乡镇卫生院建立标准化的发热诊室(哨点)。强化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严格落实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提高风险隐患早期识别能力,筑牢农村疾病预防控制网底。
提升乡村医疗重在人才建设
事实上,我国乡村医疗建设中乡村医师将是其中的关键,其决定着医疗水平的高低。前述业内人士坦言,由于基层医疗工作的特殊性,他们几乎全年无休,节假日也需在岗。但从收入来看,收入单一,社会保障不足,还不如外出打工的薪资。
或是源于上述原因,乡村医疗机构中越来越留不住年轻人。深圳益响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一份报告显示,尽管总体乡村基层医务人员数量达到了国家设定的目标,但具体到村一级的医务人员,人才老化和流失率较大的现象需引起重视。2014年至2018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乡村医生(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乡村医生)有98.6万,2018年减少到84.5万,年平均下降率为4%。
值得注意的是,流失人员以年轻乡村医生为主。从2014年起到2018年,25岁至34岁的乡村医生年平均减少率为25%,是人数减少最多的年轻群体。另一方面,目前村医队伍年龄架构的老龄化严重,将近1/3的村医已经达到退休年龄。在未来5年至10年,大约36%多达30万人的村医将退休,我国将面临巨大的乡村医生缺口。
对此,《意见》提出,多渠道引才用才。改革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机制,切实增加全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口腔科以及中医、护理、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心理健康、精神卫生、康复、职业健康等紧缺人才供给。
那么如何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力,《意见》从编制使用、人员招聘、绩效考核、收入分配方面给予医共体更多的自主权。
例如,逐步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规模,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倾斜政策。医学专业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按规定享受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落实医学专业高等学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政策,免试注册的大学生乡村医生应限期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到2025年,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比例提高到45%左右,逐步形成以执业(助理)医师为主体、全科专业为特色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队伍。
此外,加强县域医疗卫生人才一体化配置和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可对招聘引进的医疗卫生人才实行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建立健全人才双向流动机制。适当提高乡镇卫生院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对在乡镇卫生院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聘用条件下,可通过“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聘用至相应岗位,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
盘活用好县域编制资源。以县为单位每5年动态调整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总量,盘活用好存量编制。乡镇卫生院用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编制不得低于编制总额的90%。拓宽乡村医生发展空间,同等条件下乡镇卫生院优先聘用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进一步吸引执业(助理)医师、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同时,提高相关人员的待遇和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