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边陲家国情 雪域铸丰碑
        ——中国电建践行央企责任创新援藏工作调查
        2021-09-06 记者 张京品 田金文 刘洲鹏 拉萨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中国电建集团建成的派墨公路米林段公路。董志雄 摄

          65年前,对西藏昌都地区鄂穆楚河、格尔吉河等河流的水资源普查工作,拉开了中国电建进驻西藏、服务西藏、援助西藏、建设西藏的大幕。

          完成西藏95%以上的水电规划,建设西藏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雅鲁藏布江干流第一座水电站,参建电力天路等高原重大基础设施,选派优秀援藏干部接力进藏……

          65年来,中国电建扎根西藏,融入高原,在西藏的大江大河留下深深的足迹,完成的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工程项目遍布雪域高原,在世界屋脊不断书写央企的责任和担当。

          支援西藏 建设西藏

          “乘羊皮筏子渡江遭遇险滩,一名战友被激流卷走不幸牺牲。”

          1956年,中国电建成都院一支普查队沿着通车仅2年的川藏公路,进入西藏昌都开展地质、水文测量。由于山高水急,一位队员的调查本上留下了这样惊心动魄的记录。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高原的艰险,并未能阻挡建藏援藏人员的脚步。

          一批又一批中国电建人员,踏上雪域高原,投身高原的电力建设。

          至1979年,中国电建成都院整理分析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堆龙曲、沃卡河等河流勘查规划资料,羊卓雍湖、直孔等电站勘测设计资料,最终完成西藏水力资源普查成果。

          支援西藏、建设西藏是一项崇高的政治任务。中国电建始终用最严的标准选好援藏干部。

          2013年,中国电建集团精心选派6名援藏干部,组成管理团队到西藏天路公司(后重组为西藏建工建材集团)开展人才援助,努力将央企好的管理经验引入高原。此后,中国电建援藏干部逐步制度化、规范化,截至目前已累计选派60余人开展“组团式人才援藏”。

          白永生,中国电建援藏干部,现任西藏建工建材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怎样发挥自己多年央企工作的管理经验?怎样将央企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思路与集团深度融合?怎样给自己三年的援藏工作制定目标和规划?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

          进藏伊始,白永生就不断思考着自己的援藏路。

          积极研发投产适合川藏铁路、大型水电站建设使用的特种水泥;制定科学的业绩评价、考核机制,职工每年收入与企业的效益挂钩,打破“大锅饭”的固有思维;协调派出管理人员分批次到央企学习……

          “援藏是一生中最宝贵的经历之一。一方面我们来支援了西藏,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自己。”白永生说。

          如今,在一批批援藏干部的支持下,西藏建工建材集团营业收入、资产总值翻番,产业布局已延伸至四川、江苏等多个省市,并首次“走出国门”进入尼泊尔市场。

          2020年,西藏建工建材集团以区国资系统38.7%的职工人数,创造了区国资系统76.13%的营业收入、82.6%的利润总额。主要受援单位天路股份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较2013年增长328%、306%、1477%。

          发挥优势照亮雪域高原

          苍翠的雅鲁藏布大峡谷间,高峡出平湖。雅江干流首座大型水电站藏木水电站安全运行以来,累计发电已突破100亿度。

          这是中国电建发挥能源电力核心业务优势,深度参与西藏能源开发的一个缩影。

          65年来,中国电建的建设者秉承着“建造一座水库,树立一块丰碑,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踏遍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完成了西藏95%以上的水电规划,修建了一个个创造历史的电力工程,推动西藏百姓由“用上电”向“用好电”转变,让一颗颗水电明珠闪耀江河,照亮雪域。

          中国电建陆续完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西藏境内唯一的抽水蓄能电站羊湖抽水蓄能电站,1989年开工建设,1997年首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

          ——金河水电站,2004年首台机组发电,结束了昌都电网严重缺电和没有骨干电源支撑的历史;

          ——狮泉河水电站,2006年首台机组发电,结束了阿里地区无常规电源的历史;

          ——亚让水电站,2015年首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终结了墨脱县“电力孤岛”的历史;

          ——阿里光伏电站,西藏第一座光伏电站,2013年并网发电;

          ——双湖可再生能源局域网工程,世界上海拔最高、目前我国储能规模最大的光伏项目,结束了当地无稳定电能的历史,2016年投产发电;

          ……

          每一次创造历史,都是一场与自然的斗争,都是一场与高原的较量。

          拉萨市尼木县的帕古水库工程,地处海拔46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施工环境高寒缺氧、昼夜温差大。

          “不少人都出现了高原反应,站着就头晕,更何况干活呢!”帕古水库中国电建基础局项目负责人丁海龙说,为了开展施工,工地通过配备高压氧舱、抗高反药物、缩短倒班时间等,逐渐战胜了高原反应。

          在高原上工作,精神是高于高原的。中国电建援藏干部蒋长春说:“看到在世界屋脊铸造的座座电力丰碑,更能感受到人生的价值。”

          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

          藏木水电站里,一条耗资2亿元资金建成的3.6公里鱼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亚洲落差最大的鱼道。

          作为中国电建西藏公司藏木水电站总设计师,张连明这样谈及设计鱼道的初衷:“让生态接近最自然的平衡状态,保护鱼类资源,我们不放弃一丝希望。”

          西藏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坚持生态环保理念,确保守护好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中国电建集团西藏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蒋峰说。

          在墨脱县派墨公路的修建过程中,中国电建水电九局派墨三标项目部主动对当地冷杉、铁杉、虎头兰、石豆兰等古树名草进行避让,并进行围挡和挂牌保护,保留生态原貌。采用本地分布众多、方便自然演替的紫苑、蒲公英等草籽,对路基的上下边坡进行草籽喷播,保持公路景观原生态。

          项目部还采用新技术还原公路的边坡、隧洞外延的原始环境,让派墨公路沿途风景不再有人为干预痕迹,派墨公路成为“路在林中,林在路上,绿不断线,景不断链”一体化绿色空间,将墨脱原汁原味展现给世人。

          蒋峰介绍,中国电建在西藏项目众多,始终注重吸收西藏当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享受发展红利,成为带动西藏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党的政策好!感谢中国电建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日子。”32岁的山南市达古村党支部书记扎西巴珠满怀激动,身为大古电站运输队队长的他说:“参与电站建设,既是建设家乡,也增加了收入。”

          2016年,中国电建水电七局进入西藏承建水电项目主体工程。扎西巴珠带领村民,集资购买65辆汽车,在家门口承担电站围堰填筑、土石方运输等建设任务。

          “施工高峰期每辆车每天可以跑10趟,运输土石方超300方,收入可达2000元。”他说,“领工资那天,是大家最开心的时候。”

          进入新时代,中国电建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援藏理念,注重增强受援单位的内生动力,把单个项目支援与培养自身能力提升同步推进,标本兼治。通过项目支援、产业合作、股权合作等方式,推进援藏各项工作,以支撑受援单位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带动西藏各地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农村电商爆发式增长难掩发展短板

        农村电商爆发式增长难掩发展短板

        农村电商进一步打通城乡双向消费,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不过,扶持力度有限、品牌效应欠缺、产业链单一等短板仍困扰着农村电商。

        ·农村电商人才之困:引不来 留不住 难培养

        东北“大国重器”企业竞逐“绿色赛道”

        东北“大国重器”企业竞逐“绿色赛道”

        “傻大黑粗”——仍是不少人对东北工业的陈旧印象。殊不知,近年来在这些“绿色”领域里,一直不乏东北企业的身影。

        ·“牙缝”里“抠”真金 山东高速集团新增盘活收益过亿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