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二季度,德国经济环比萎缩10.1%,创下1970年有季度经济数据统计以来最大降幅。面对新冠疫情的全方位冲击,欧洲最大经济体上半年出现严重衰退并不出人意料。
尤其早在疫情发生前,以出口为导向,以汽车、机械制造、化工为支柱产业的德国经济疲态已现,去年第四季度GDP环比零增长,而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经济活动在短时间内陷入“停摆”,供需两端“急冻”,产业链受损,让以实业立国的德国经济雪上加霜。
不仅是宏观经济数据,新冠肺炎疫情也在德国上市企业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反映在近期出炉的一份份年中业绩报告里,从中可基本归纳出以下特点。
第一,“无人幸免”。疫情对各经济部门的影响是普遍的,各企业负责人普遍在业绩报告中强调了疫情的影响。例如,汽车业巨头大众集团首席财务官维特尔表示,受疫情影响,大众集团在2020年上半年经历了史上最具挑战的时期。
第二,二季度迎来“至暗时刻”。一方面,由于欧洲大规模的“封禁”措施3月下旬生效,直到4月下旬才陆续解封,4月份的经济活动受疫情冲击尤为严重,导致绝大多数德国上市公司二季度业绩明显差于一季度。例如,宝马集团二季度出现10多年来首度单季亏损,息税前利润为负6.7亿欧元,全球新车交付量同比锐减25%,销售额减少22%。
另一方面,随着逐步解封与复产复工,不少企业反映其产出和收入已出现回暖迹象。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经历了充满挑战的第二季度,戴姆勒公司汽车销售开始出现复苏迹象,特别是消费者对高端乘用车和电动车的需求增强。
第三,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不同行业来说,疫情的影响既有共性,更有显着的差异性。正如人们在全球观察到的普遍趋势,疫情刺激了数字化生产和消费的需求,互联网、电商、IT企业不仅受疫情冲击相对较小,甚至从中受益。
作为欧洲最大的软件企业,德国思爱普上半年经营收入同比增长4%;经营利润24.9亿欧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18.03亿欧元;自由现金流31.2亿欧元,同比增长59%。
同时,生物医药企业也在疫情中取得业绩增长。剔除巨额诉讼赔偿等特殊项目影响,德国医药巨头拜耳上半年利润(EBIDA)同比增长8.4%,利润率提高3.2个百分点。另一大型医药企业默克集团上半年净销售额同比增长10%,利润同比增长14%。财报显示,默克集团正与全球超过45家疫苗研发机构展开合作。
相比之下,其他制造企业收入和利润受疫情拖累较大。除三大车企均出现亏损外,化工巨头巴斯夫上半年净利润仅700万欧元,远低于去年同期的73.6亿欧元,自由现金流为负8300万欧元;应用化工及消费品巨头汉高集团上半年收入和利润分别同比减少5.2%和27%;体育用品制造商阿迪达斯上半年收入减少27%,净亏损3亿欧元。
此外,疫情对德国主要银行的影响表现为信贷损失拨备大幅增加。德意志银行上半年信贷损失拨备同比增加9.7亿欧元,其中二季度增加6亿欧元。德银方面表示,增加信贷损失拨备的原因主要是宏观经济疲弱、前景不确定性高以及贷款客户信用评级下降。
第四,前路难料。由于疫情变化以及经济复苏的高度不确定性,许多上市公司在年中无法对2020年全年业绩做出可靠预测。
那些试图在财报中给出2020财年业绩目标的德国企业普遍假设不出现“二次封禁”,经济活动持续恢复,刺激政策持续奏效。然而,上述假设的前提并不被企业所左右。从企业自身出发,除了内部防疫和保持流动性外,减员增效迫在眉睫。至于德国实体经济能否以疫情危机为契机成功转型,例如加快数字化步伐,目前尚难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