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 正文

        国际油价战何以“虎头蛇尾”
        2020-04-14 作者: 刘亚南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欧佩克与俄罗斯等10个产油国组成的维也纳联盟在今年3月初的部长级会议上就减产未能达成协议之后,沙特随即发动了价格战,宣布向客户提供大幅优惠并显着增加原油供应量。国际油价多次陷入自由落体式的暴跌之中,这也显着加剧了资本市场的波动。

          市场认为,沙特突然发起价格战与沙特在历史上多次此类行为动机类似,都是为了在陷入困境之际,通过“破罐破摔”来达到增加其市场份额和巩固其在原油市场的江湖地位的目的。

          然而,从特朗普在3月19日表态可能对沙特和俄罗斯之间的价格战进行外交干预以来,形势发生很大的转变。维也纳联盟成员终于在12日达成了先期规模为970万桶/日的空前减产协议,沙特发起的价格战自然要休兵。

          与此前市场预期的几个月相比,此次价格战仅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国际油价也没有被持续打压至每桶20美元甚至每桶10美元以下的水平。之所以此次价格战给人以“虎头蛇尾”之感,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全球石油需求的骤降与美国的积极介入。当然,沙特通过这场耗时不长的价格战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并且避免自身受到更大程度的伤害。

          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的冲击是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各国为应对疫情而采取的停业停工等措施令世界石油需求短时间骤降20%甚至30%之多。全球石油供应一时间出现2000万桶至3000万桶/日的过剩。欧佩克与其合作伙伴自然感觉无力应对,如果其他产油国愿意共克时艰,一起减产来减轻供应过剩压力,沙特自然是乐见的。

          实际上,在油价暴跌以后,石油供应过剩的问题日益严峻,美国、加拿大、巴西、挪威等产油国和原油出口国都释放出愿意配合减产的意愿。在一度可能出现扩大版维也纳联盟的情况下,沙特与俄罗斯自然顺应国际社会的呼声,着手商讨共同减产问题。

          其次,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产油国为了避免国内油气企业受到冲击,开始通过从总统到国会议员,从企业领袖到行业利益群体,向沙特和俄罗斯释放强硬信号。作为美国在中东的最大盟友,沙特正常情况下不会愿意因价格战付出其与美国的盟友关系严重恶化的代价。俄罗斯同样也不愿意再度受到美国进一步的制裁。美国方面还曾释放出推进《反欧佩克法案》和向进口原油加征关税的信号,这些都将对沙特的利益带来重大的损害。

          特朗普也展现出其商人出身的善于做交易的一面,挥舞大棒的同时做好沙特和俄罗斯的工作,令沙特难以继续实施价格战。

          此外,沙特也明白,哪怕自己因低成本优势而笑到最后,搞价格战也终将两败俱伤。及早结束价格战自然可以避免国家财政收入和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业绩受到大幅冲击。同时,国际油价的近期暴跌已经令美国和加拿大等高成本产油国的企业开始大幅削减资本支出,并启动了减产进程,竞争对手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此外,通过再次达成空前规模的减产协议,欧佩克再次发挥了维护平衡市场和油价的作用,有利于修复欧佩克及其自身在声誉上因发起价格战而受到的损害。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知产”变“资产”还要越过几重山?

        “知产”变“资产”还要越过几重山?

        将社会资产的“标尺”由自然禀赋型的房产、地权,向知识禀赋型的技术、专利演化推动,将成为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密钥”,蕴含巨大潜力。但同时,“知产”变“资产”尚存评估难、人才缺、配套弱等“几重山”亟待翻越,需多方共同努力。

        ·借“疫”发挥 “老赖”群体逃避催收加剧

        提挡加速 央企双线布局“新基建”

        提挡加速 央企双线布局“新基建”

        4月伊始,随着我国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作为国家队,中央企业迅速行动,重仓布局,用投资驱动和硬核科技领跑“新基建”,释放增长新动能,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六万央企“白衣战士”共谱抗疫战歌